News Center
硅烷浸渍剂是以小分子硅烷(如辛基硅烷、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)为主要成分的渗透型防护材料,通过渗透至混凝土内部形成网状憎水膜,隔绝水、氯离子、二氧化碳等腐蚀介质,延长结构寿命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
作用机理:
渗透扩散:小分子硅烷(粒径 < 0.01μm)在毛细作用下渗入混凝土表层 5~10mm。
水解缩合:与混凝土中的水分反应生成硅醇,进而缩合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硅氧烷聚合物。
憎水防护:聚合物链段的甲基(-CH₃)朝外排列,形成 “荷叶效应”,使水接触角≥90°,阻止水分与腐蚀介质侵入。
一、主要成分与分类
典型成分:
活性物质:
烷基硅烷(如 C8~C10 烷基三甲氧基硅烷,含量≥90%),决定渗透深度与耐久性。
溶剂:乙醇、丙酮(环保型)或矿物油(溶剂型),调节黏度与挥发速度。
助剂:催化剂(加速水解)、稳定剂(防止提前反应)。
分类方式:
按形态:
溶剂型(渗透力强,适用于干燥基面,VOC≤50g/L)
水性硅烷(环保低毒,适用于潮湿基面,固含量≥20%)
按功能:
通用型(抗氯离子渗透)
增强型(附加抗碳化、抗冻融功能)
三、关键性能指标(参考 JT/T 895-2014)
性能维度 | 技术要求(海港工程) |
渗透深度 | 清水混凝土≥3mm,高性能混凝土≥5mm |
吸水率降低率 | ≥90%(标准养护 28 天后测试) |
氯离子降低率 | ≥90%(电化学迁移法测试) |
耐碱性 | 饱和 Ca (OH)₂溶液浸泡 14 天,无失效 |
抗老化性 | 紫外老化 500h 后,性能衰减≤10% |
四、应用场景与优势
典型应用领域:
海洋工程:码头、防波堤、跨海大桥(抵抗盐雾与氯离子侵蚀)。
市政工程:地铁隧道、污水处理池(抗化学腐蚀与潮湿环境)。
交通工程:高速公路桥梁、隧道衬砌(防止碳化与冻融破坏)。
古建筑保护:石质文物、历史混凝土结构(渗透性防护,不改变外观)。
五、施工流程与注意事项
标准施工步骤:
基面处理:
清除浮浆、油污、苔藓,喷砂或高压水冲洗至 CSP3~CSP4 粗糙度(露出新鲜混凝土)。
裂缝宽度 > 0.2mm 时先修补,含水率≤8%(溶剂型)或≤12%(水性)。
配料与施工:
溶剂型无需稀释,水性按说明书兑水(稀释倍数≤5 倍)。
采用喷涂(效率高)或刷涂(细节处),用量 150~200g/m²(分 2 遍施工,间隔 2h)。
养护与验收:
施工后 24h 内防雨,7 天后检测吸水率(≤0.01kg/(m²・h^0.5))。
关键控制要点:
温度与湿度:施工温度 5~35℃,基面潮湿但无明水(水性硅烷可在潮湿面施工)。
安全防护:溶剂型需佩戴防毒面具(挥发有机蒸汽),施工区通风良好。
兼容性测试:与混凝土表面涂层(如环氧漆)联用时,需先做小样试验。
六、行业标准与检测方法
主要标准:
《混凝土防腐保护用硅烷偶联剂》(JT/T 895-2014)
《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》(JTS 153-2015)
《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》(JTG/T B07-01-2006)
核心检测项目:
渗透深度(酚酞试剂显色法,测量红色渗透边界)。
吸水率(ASTM C1585,真空饱水后测试吸水速率)。
氯离子屏蔽效果(ASTM C1542,电迁移法测试 Cl⁻透过量)。
Copyright © 2024 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豫ICP备2025120142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