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山西硅烷浸渍剂厂家高路新材料就近发货价格优惠
发布时间:2025-06-26 10:58:14  阅读:4次

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小分子硅烷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防护材料,通过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形成憎水防护层,从而提升结构的抗腐蚀、抗老化能力,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、桥梁、港口等长期暴露于恶劣环境的混凝土结构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以下从材料特性、作用原理、分类、应用场景及施工要点等方面详细解析:

一、核心材料特性

小分子渗透能力

硅烷分子(如辛基硅烷、异丁基硅烷等)粒径小(≤0.1μm),可渗透至混凝土内部 3~5mm,甚至更深(取决于混凝土孔隙率)。

憎水防护性

渗透后与混凝土中的羟基(-OH)反应生成网状硅氧烷聚合物,形成 “呼吸型” 防水层,阻止水分、氯离子、二氧化碳等侵入,同时不影响混凝土内部水汽挥发。

耐久性优异

抗紫外线老化能力强,防护效果可持续 10~20 年,且不改变混凝土外观和透气性。

环保低毒

溶剂型硅烷浸渍剂多采用环保溶剂(如乙醇、丙酮),水性硅烷则以水为载体,符合环保标准(如 ISO 12944 防腐规范)。

二、作用原理

渗透阶段:硅烷溶液通过毛细作用渗入混凝土孔隙;

反应阶段:硅烷分子与混凝土中的水分及羟基发生水解缩合反应,生成硅氧烷长链;

成膜阶段:长链相互交联形成网状憎水膜,使混凝土表面变为 “荷叶效应”(水滴接触角>90°),阻断侵蚀介质侵入路径。

三、主要分类及特点

分类方式

类型

特点及适用场景

按溶剂类型

溶剂型硅烷

- 渗透深度大(5~8mm),干燥速度快(24 小时内固化),适用于干燥混凝土表面。
- 常用溶剂:乙醇、二甲苯(需注意防火防爆)。


水性硅烷

- 以水为载体,环保性更佳,施工时混凝土含水率需≤10%,渗透深度略小于溶剂型(3~5mm)。
- 适用于潮湿环境或对环保要求高的工程(如饮用水工程)。

按硅烷成分

烷基硅烷(如辛基)

- 憎水性能突出,抗氯离子渗透效果显著,广泛用于海洋、盐雾环境(如码头、跨海大桥)。


烷氧基硅烷

- 反应活性高,与混凝土结合更牢固,适用于冻融循环频繁地区(如北方桥梁)。

四、核心应用场景

海洋与港口工程

码头护岸、跨海大桥、海洋平台的混凝土结构,抵御盐雾、海浪、氯离子侵蚀(如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箱梁采用硅烷浸渍防护)。

桥梁与交通工程

高速公路桥梁、立交桥的墩柱、护栏,防止除冰盐(NaCl)、汽车尾气中的酸性物质腐蚀。

市政与水利工程

污水处理厂、水坝、隧道的混凝土结构,抵抗酸碱腐蚀及冻融破坏。

古建筑与文物保护

石质文物、古建筑墙体的防风化处理,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提升耐久性(如故宫古建筑砖石防护)。

五、施工关键要点

基层预处理

清除表面浮浆、油污、苔藓等,用高压水枪冲洗或喷砂处理,确保混凝土表面坚实、粗糙(拉毛处理可增强渗透)。

施工前混凝土含水率需≤10%(水性硅烷可放宽至≤15%),若含水率过高,需通风干燥或采用溶剂型硅烷。

施工工艺

喷涂法:使用无气喷涂机均匀喷涂 2 遍(第一遍表干后再喷第二遍),用量通常为 200~300g/m²(根据渗透深度调整)。

刷涂法:适用于小面积施工,用滚筒或毛刷均匀涂刷,避免漏涂或堆积。

环境控制

施工温度宜在 5℃~35℃,避免雨天或强风天气;低温时溶剂挥发慢,可延长固化时间;高温时需防止溶剂过快挥发导致表面结皮。

养护与验收

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雨水冲刷,7 天后可进行憎水效果检测(如喷水测试:水滴成珠状滚落,不浸润表面)。

六、质量检测与标准

渗透深度:采用切片染色法(如亚甲基蓝溶液),检测硅烷在混凝土中的渗透厚度,通常要求≥3mm。

抗氯离子渗透:通过电通量法(ASTM C1202)或 RCPT 试验,防护后氯离子渗透量应降低 80% 以上。

参考标准:

中国《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》(JTJ 275-2000);

国际《混凝土结构防护用硅烷浸渍剂》(GB/T 38575-2020)。

硅烷浸渍剂作为混凝土结构的 “隐形防护服”,其防护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寿命,选择时需根据环境腐蚀等级(如 ISO 12944 中的 C5-M 海洋环境)匹配产品型号,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。

相关信息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238079170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