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晋城硅烷浸渍剂厂家高路新材料防撞墙混凝土防水防腐专用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11:09:46  阅读:2次

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小分子硅烷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防护材料,通过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形成憎水保护层,从而提升结构的耐久性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以下从材料特性、作用原理、性能优势、应用场景及施工要点等方面详细解析:

一、核心成分与作用原理

1. 材料组成

主体成分:小分子硅烷(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、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),纯度≥98%,分子量通常<500,确保高渗透性。

溶剂:乙醇、丙酮等低碳醇类(环保型产品采用水基溶剂),帮助硅烷渗透并挥发。

添加剂:少量稳定剂(防止硅烷水解)、催化剂(促进交联反应)。

2. 作用机理

渗透阶段:硅烷分子通过毛细孔渗透至混凝土内部(深度 5~10mm),溶剂挥发后,硅烷分子水解生成硅醇(Si-OH)。

成膜阶段:硅醇与混凝土中的羟基(-OH)发生缩合反应,形成网状憎水膜(Si-O-Si 键),如图所示:

plaintext

混凝土表面:-OH + HO-Si-R → -O-Si-R + H₂O  

(R为烷基链,如-C₈H₁₇)

防护效果:该膜不堵塞毛细孔,却能阻止水分、氯离子、盐分等侵入,同时允许混凝土内部水汽透出(呼吸性)。

二、性能优势与技术指标

性能维度

指标参数

防护原理

渗透性

渗透深度≥5mm(C30 混凝土标准条件下),可穿过 0.2mm 以下裂缝。

小分子扩散能力强,适应混凝土多孔结构。

憎水率

吸水率降低≥90%(GB/T 38575 标准),水滴接触角>110°(呈珠状滚落)。

憎水膜改变表面张力,阻止水分吸附。

抗氯离子渗透

氯离子迁移量降低≥80%,电通量≤500C(ASTM C1202 标准),延长钢筋锈蚀周期。

阻断氯离子传输通道,减少电化学腐蚀。

耐候性

耐紫外线老化(≥5000h 氙灯照射)、耐盐雾(≥1000h),防护寿命 10~15 年。

烷基链化学稳定性高,不易被氧化分解。

环保性

挥发性有机物(VOC)含量≤50g/L(环保型产品≤10g/L),无毒无味,符合 GB 30981 标准。

溶剂可生物降解,施工时对人体危害小。
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

海洋工程

码头、防波堤、跨海大桥的混凝土结构(如承台、墩柱),抵御盐雾侵蚀和氯离子渗透(如港珠澳大桥混凝土构件硅烷防护)。

市政与交通工程

桥梁隧道:立交桥墩、隧道衬砌的抗碳化防护(如杭州湾跨海大桥每年喷涂硅烷延长寿命);

路面与护栏:高速公路混凝土护栏、机场跑道抗冻融处理(减少冻融循环导致的剥落)。

工业与水利工程

化工厂地坪、污水处理池抗酸碱腐蚀;水库大坝、水渠抗渗防碳化(如三峡大坝溢流面硅烷防护)。

古建筑与文物保护

砖石结构、混凝土古建筑的防风化处理(如敦煌莫高窟岩体表面硅烷浸渍),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提升耐久性。

四、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

1. 基层处理(关键步骤)

清除表面浮浆、油污、苔藓,采用高压水冲洗(压力≥10MPa)或喷砂处理,确保混凝土强度≥C25,含水率<8%(潮湿表面需干燥 7 天)。

裂缝宽度>0.2mm 时,先用环氧树脂修补,再进行硅烷处理。

2. 施工流程

材料配制:按说明书稀释硅烷(通常无需稀释,直接使用),搅拌均匀后检测黏度(标准值 10~20cSt)。

喷涂方式:

机械喷涂:采用无气喷涂机(压力 0.3~0.5MPa),效率高且均匀,适用于大面积施工;

人工涂刷:用滚筒或毛刷涂覆,适用于复杂构件(如栏杆、预埋件周边),需保证 2 次交叉涂刷。

用量控制:干膜厚度≥300g/m²(即每平方米喷涂 0.3~0.5kg 硅烷),分 2 次喷涂(间隔 2 小时,确保渗透充分)。

3. 养护与验收

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雨水冲刷,常温下养护 7 天达到最佳效果(温度<5℃时固化时间延长至 14 天)。

验收指标:

现场检测:水滴法测试憎水率(水珠 30 秒内不浸润);

实验室检测:取芯样测试渗透深度(荧光染色法观察)、吸水率降低率。

五、分类与选型要点

按溶剂类型分类:

溶剂型硅烷:渗透力强(适用于密实混凝土),但 VOC 含量较高(传统型≤500g/L),施工时需通风;

水性硅烷:以水为溶剂,环保性优(VOC≤10g/L),但渗透深度略浅(适用于普通混凝土)。

按硅烷结构分类:

烷基硅烷: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,性价比高,适用于一般防护;

硅氧烷:如聚二甲基硅氧烷,耐候性更强,适用于严苛环境(如沿海地区)。

选型建议:

海洋环境优先选择纯度≥98% 的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;

市政工程可选水性硅烷,兼顾环保与成本;

密实性差的混凝土(如再生混凝土)需增加喷涂次数或选用溶剂型产品。

六、注意事项与发展趋势

1. 常见问题

施工禁忌:严禁在雨天、基层潮湿或温度>40℃时施工(高温会导致溶剂快速挥发,影响渗透);

兼容性:硅烷浸渍后不宜再涂覆油性涂料(可能破坏憎水膜),如需装饰,可选用水性涂料。

2. 技术发展方向

功能复合化:开发含纳米二氧化钛的硅烷,兼具自清洁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能力;

智能监测:结合荧光示踪技术,通过检测硅烷膜降解程度实现耐久性预警;

低碳化:推广水基硅烷和生物基硅烷(如从植物中提取的烷基原料),降低碳排放。

硅烷浸渍剂作为混凝土 “隐形防护衣”,其优势在于 “防护而不改变结构性能”,尤其在耐久性要求高的工程中已成为标准配置。随着环保标准提升,水性硅烷和多功能产品将成为未来主流。

相关信息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238079170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