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有机硅烷为主要成分的化学防护材料,通过渗透到混凝土、石材等无机基材内部,形成化学结合的防护层,从而提升基材的防水性、耐腐蚀性和耐久性,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广泛应用于桥梁、隧道、海港工程、化工设施等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护。
核心作用原理
硅烷分子(如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、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)具有独特的 “双亲结构”:一端为能与无机材料(如混凝土中的羟基)反应的极性基团(如烷氧基),另一端为不溶于水的非极性有机基团(如烷基)。
当硅烷浸渍剂喷涂或涂刷在基材表面后,会渗透至内部(深度通常可达 3-10mm),极性基团与基材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键,而非极性基团则定向排列在基材孔隙内壁,形成一层疏水膜。
这层疏水膜不堵塞基材内部孔隙(不影响透气性),但能阻止水分、氯离子、硫酸盐等腐蚀性介质侵入,从而延缓钢筋锈蚀、混凝土碳化等破坏过程。
主要分类与特点
根据形态和施工方式,硅烷浸渍剂可分为以下几类:
液体硅烷浸渍剂
形态: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,可直接使用或按比例稀释。
适用场景:大面积混凝土结构(如桥梁梁体、桥墩、隧道衬砌)的喷涂或滚涂。
特点:渗透深度深,施工便捷,性价比高,是工程中最常用的类型。
膏体硅烷浸渍剂
形态:粘稠膏状,需通过工具涂抹或嵌入缝隙。
适用场景:混凝土裂缝修补、螺栓孔周边密封、边角部位补强等局部防护。
特点:附着力强,在垂直或倾斜面施工不易流淌,针对性防护效果突出。
复合型硅烷浸渍剂
成分:以硅烷为基础,复配渗透剂、催化剂等助剂,增强渗透能力或反应效率。
适用场景:高密度混凝土(如高强混凝土)、表面较致密的基材防护。
特点:渗透性能更优,可在低孔隙率基材中形成有效防护层。
关键性能指标(国家标准 GB/T 35467-2017)
性能项目 | 技术要求 |
硅烷含量(%) | ≥98(液体型);≥80(膏体型) |
渗透深度(mm) | 混凝土表面处理后,≥3(普通混凝土);≥2(高强混凝土) |
吸水率降低率(%) | ≥90(经处理的混凝土试件) |
氯离子吸收量降低率(%) | ≥90(抵抗氯离子渗透能力) |
耐碱性 | 浸泡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后,仍保持疏水性能 |
施工温度范围(℃) | 5-40(避免低温冻结或高温过快挥发) |
典型应用场景
海港与海洋工程:码头、防波堤、海底隧道等长期受海水侵蚀的结构,可有效阻止氯离子渗透,延缓钢筋锈蚀。
桥梁工程:公路桥、铁路桥的梁体、墩柱、支座等部位,尤其在盐碱地、潮湿地区,能减少雨水、融雪剂对混凝土的破坏。
化工与市政设施:化工厂地面、污水处理池、垃圾填埋场防渗层,抵抗酸碱介质侵蚀。
历史建筑保护:古建筑石材、砖石结构的防潮防护,在不改变外观的前提下提升耐久性。
施工要点
基材预处理:
清理表面浮灰、油污、松动骨料,确保无积水、无渗漏。
若混凝土表面有裂缝(宽度≥0.2mm),需先进行修补(如用环氧砂浆填充)。
多孔基材(如风化石材)可预先干燥(含水率≤10%),增强渗透效果。
施工方法:
喷涂法:使用高压无气喷涂机,均匀喷涂 2-3 遍(间隔 2-4 小时,确保前一遍完全渗透)。
涂刷法:用毛刷或滚筒涂刷,重点关注边角、接缝等易积水部位,确保全覆盖。
浸泡法:小型构件可直接浸泡在硅烷溶液中(适用于预制件批量处理)。
养护与注意事项:
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淋雨、冲刷或踩踏,温度低于 5℃时需采取保温措施。
硅烷为易燃物,施工时远离火源,保持通风,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(手套、口罩)。
优势与局限性
优势:
防护寿命长(通常可达 10-20 年),一次施工长期有效。
不改变基材外观和尺寸,不影响结构透气性。
耐候性强,可抵抗紫外线、温度变化等自然老化。
局限性:
对基材表面平整度有要求,过度疏松或粉化的基层需先修复。
成本较高,大面积使用时需结合工程预算评估。
硅烷浸渍剂作为一种 “主动防护” 材料,通过化学渗透形成深层防护,是提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之一,尤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工程中应用效果显著。
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覆盖全国各地,山西、吉林、黑龙江、陕西、河北、辽宁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江苏、安徽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内蒙古、新疆、广西、西藏、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天津等省市自治区皆可发货。可咨询:庞15838328976。
Copyright © 2024 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豫ICP备2025120142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