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硅烷为主要成分的化学防护材料,通过渗透到建筑材料(如混凝土、石材、砖材等)内部,形成长效防水、抗渗、抗腐蚀的保护层,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、建筑维护等领域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以下从核心原理、特性、分类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:
一、核心作用原理
硅烷浸渍剂的防护作用基于化学渗透与反应:
硅烷分子(含活性基团,如-Si-O-R)能渗透到基材内部(混凝土中可深入3-10mm),与基材孔隙中的水分、羟基(-OH)发生水解、缩合反应,生成不溶于水的网状硅氧烷聚合物(-Si-O-Si-)。
这种聚合物填充基材孔隙并附着在孔隙壁上,既不堵塞基材的透气通道(允许水汽排出),又能阻止水分、氯离子、硫酸盐等腐蚀性介质侵入,从而延缓基材老化、锈蚀(如钢筋锈蚀)。
二、主要特性与优势
深度渗透,长效防护
渗透深度随基材密实度变化:在多孔混凝土中可达5-8mm,在密实混凝土中约3-5mm;防护寿命通常可达10-20年(优于表面涂层,后者易磨损剥落)。
防水抗渗性优异
能显著降低基材吸水率(可使混凝土吸水率下降90%以上),减少水分渗透导致的冻融破坏、盐析泛碱等问题。
透气性好
不形成封闭膜,基材内部水汽可自由排出,避免因水汽积聚导致的鼓泡、开裂(尤其适用于潮湿环境中的结构)。
耐候性强
抗紫外线老化、耐高低温(-50℃至150℃),可在海边、工业区等恶劣环境中长期使用,抵抗氯离子、酸雨侵蚀。
施工便捷,兼容性高
可通过喷涂、刷涂、滚涂施工,无需复杂设备;对基材表面要求低(干燥或微潮均可,油污需清理),与多数无机基材(混凝土、石材、砖瓦)兼容性好。
三、分类与主要成分
按化学结构,硅烷浸渍剂可分为以下几类:
类型 | 主要成分 | 特点与适用场景 |
烷基硅烷 | 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| 渗透能力强,防水性突出,适用于混凝土、石材的常规防护(如桥梁、建筑外墙)。 |
异丁基硅烷 | 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 | 低温施工性能好(可在0℃以上施工),适合寒冷地区,如北方桥梁、隧道。 |
硅氧烷-硅烷 | 硅烷与硅氧烷复配 | 兼顾渗透深度和表面防水,适用于高湿度环境(如地下结构、水池)。 |
氟硅烷 | 含氟基团的硅烷衍生物 | 防水、防油性能优异,耐污染,适用于建筑立面、文物保护等高端场景(成本较高)。 |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混凝土结构防护
桥梁、高架桥:防止雨水、融雪剂中的氯离子渗透,保护钢筋不被锈蚀(延长桥梁使用寿命10-15年)。
海工建筑:码头、堤坝、海洋平台等,抵抗海水盐雾侵蚀,减少混凝土碳化。
隧道、地下工程:降低渗水风险,防止结构因潮湿出现霉变、强度下降。
石材与古建筑保护
石材外墙、纪念碑:减少雨水渗入导致的风化、泛碱(如大理石表面“水斑”),保持外观整洁。
砖石古建筑: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前提下,增强防水性,同时保持透气性(避免传统涂料导致的“闷坏”)。
特殊场景防护
冷库、低温仓库:防止冷凝水渗入墙体,避免结构冻融破坏。
化工厂房:抵抗部分化学介质(如弱酸、盐雾)侵蚀,保护混凝土地面、墙面。
五、施工工艺要点
基材预处理
清理:去除表面浮灰、油污、松动颗粒,可用高压水枪冲洗(石材需避免强力冲刷导致表面损伤)。
干燥度:理想状态为基材含水率≤8%(可用含水率仪检测);若潮湿,需选用潮湿基面专用硅烷(如异丁基硅烷)。
修补:对裂缝、孔洞,先用修补砂浆填充平整,待固化后再施工。
施工方式
喷涂:用低压喷枪均匀喷涂(距离基材30-50cm),确保表面湿润但不流淌,分1-2遍施工(间隔2-4小时,让第一遍充分渗透)。
刷涂/滚涂:适用于小面积或复杂部位(如阴阳角、预埋件周围),需反复涂刷确保覆盖均匀。
环境要求
温度:施工温度5-35℃(不同类型硅烷略有差异,如异丁基硅烷可低至0℃);避免在雨天、大风(风速≥5级)或即将降雨时施工。
养护:施工后24小时内避免淋雨或洒水,完全固化需7天(期间避免人员踩踏)。
六、性能指标与标准
国内主要执行标准为《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》(JTJ275)和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》(GB50367),核心指标如下:
项目 | 指标要求(示例) |
渗透深度(mm) | ≥3(混凝土表面钻芯检测) |
吸水率降低率(%) | ≥90 |
氯离子渗透系数降低率(%) | ≥80 |
耐碱性(20%NaOH浸泡7d) | 无起泡、剥落 |
耐紫外线老化(1000h) | 性能保持率≥80% |
Copyright © 2024 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豫ICP备2025120142号-3